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暴吏 > 第429章 追兵

第429章 追兵(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从孟津渡过了黄河之后,苏扬找来韩悦说:“太后应该不知道我回过洛阳城,但太平公主和我们全家都不见了,如果她得到消息,肯定会想到是往北疆去了,极有可能会派兵追击,所以我需要有人留下来截击这些追兵,追兵的人数应该不是很多,最多百十人,我要你召集人手埋伏在险要之地,我们在洛阳的人如果得到了消息会立即通知你,你这边做好准备就行了!”

韩悦抱拳答应:“明白,待将军走后,某立即联系召集人手!”

苏扬又走进马车内对太平公主和淳于仙仙说:“二位娘子,我和陛下要先行一步赶回北疆,我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如果回去得迟了,恐引起程务挺的怀疑,而且我们必须要在乾元殿兵变的消息传到北疆之前赶回去!”

淳于仙仙说:“好,你们速去,一路要小心!”

太平公主说:“郎君,母后料事如神,她若发现我们全家都不见了,定会想到我们去了北疆投奔你,肯定会派兵来追击的!”

“放心,这事我想到了,已经做了安排,你们就放心吧,你们只要不耽搁行程,安全抵达北疆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等我和陛下到了北疆并控制了局势就会派人过来!”

交代完毕后,苏扬带上十几个护卫与李贤快马加鞭赶往北疆,每个人都带双马,这样中途可以换马骑乘。

为了尽量不走漏消息,他们沿途很少借宿在驿站,要么在野外宿营,要么就是昼伏夜行。

一路上尽管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苏扬却跟个没事人一样,整个人一直是精神抖擞,气力充沛,但李贤就不行了,李贤武艺稀松平常,体质也不是很好,在途中快马加鞭的情况下累得实在够呛。

有时候实在太累太苦了,李贤就停下来休息,死活不肯再走,苏扬没办法,只能带着护卫们一起留下来等着。

但时间有限,苏扬不能让李贤一直这么拖延下去,他不停的催促李贤咬牙挺住,坚持下去。

皇宫,仙居殿。

武媚娘正在处理奏章,虽然无奈之下立了李旦为帝,但她当然不可能让李旦来处理军政大事,现在李旦、李显这两兄弟和他们的家小女眷都被圈禁起来,没有任何自由。

武媚娘控制了局势之后没有在贞观殿处理国政,高宗李治就在贞观殿驾崩,她在那儿感觉不自在,感觉李治的阴魂时刻都在盯着她一眼,她于是把自己处理政务的地方设在了仙居殿,仙居殿就在集仙殿的东边。

“禀太后,程公公来了!”一个小太监报告。

武媚娘一边提笔批阅奏章,一边说:“让他进来!”

太监是家奴,可以随便一些,因此她才说让程英进来,如果是文武大臣要觐见,就要说宣召某某觐见。

老太监程英挽着拂尘做进了仙居殿,“老奴程英拜见太后!”

武媚娘放下笔,抬头起身走了下来,“程英啊,不必多礼,谢宫令的死查都如何了?老二的失踪到底是怎么回事?”

程英躬身道:“太后,根据老奴的探查,谢宫令应该是死于刚猛霸道的拳脚,以谢宫令的武艺身手,这世上能够在几招之内取她性命的人屈指可数!”

武媚娘问道:“有没有可能是庞老鬼?”

程英摇头:“不太可能,昨天老奴跟潘公公交手了一百多招,后来张虔勖带兵进了宫之后他就逃走了,以他的身手要逃走,老奴拦不住他,当时老奴担心太后的安危,没有追太远就返回了,如果是庞公公杀死了谢宫令并带走了废帝,那么谢宫令身上的伤不应该是这样的!”

武媚娘冷着脸道:“那么说来,杀死谢碧瑶的人就是带走老二的人,哀家想知道这宫里面还有谁有如此之高的武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了她并轻松带走老二?”

程英想了一会儿,摇头道:“老奴实在想不出到底是何人做的!”

武媚娘有些烦躁,“这些个逆子,个个都不让哀家省心!”

程英道:“太后若是觉得烦闷,不如派个人去苏府叫太平公主进攻陪您说说话,解解闷!”

武媚娘一听,想起了李月奴,犹豫了一下还是派人出宫去叫李月奴,人派出去之后她还很是抱怨:“这个月奴,枉哀家从前那么疼她,现在这丫头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把哀家这个亲娘抛到了一边,宫里头出事都一天了,她竟然也不过来瞧瞧哀家这个娘亲如何了!”

程英劝慰道:“太后息怒,公主现在是苏扬的妻子,她现在怎么好进宫来?老奴以为她现在也是左右为难啊!”

听了程英的劝慰,武媚娘心里才舒服一些。

没过多久,出宫的太监回来了,禀报道:“太后,太平公主一家都不在,问其留守的家丁,家丁说他们已经去了长安避祸!”

“去了长安?”武媚娘一愣,立马意识到太平公主一家只怕不是去了长安,而是去了北疆找苏扬去了,或者是苏扬派人来把他们接走了。

在她的潜意识里,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太平公主还是向着她这个亲娘的,一定是苏扬派人来强行把太平公主和她的外孙带去了北疆。

她立即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混在洪武当咸鱼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谍影凌云我岳父是李世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大明1805
返回顶部